{{ 'fb_in_app_browser_popup.desc' | translate }} {{ 'fb_in_app_browser_popup.copy_link' | translate }}
{{ 'in_app_browser_popup.desc' | translate }}
{{ childProduct.title_translations | translateModel }}
{{ getChildVariationShorthand(childProduct.child_variation) }}
{{ getSelectedItemDetail(selectedChildProduct, item).childProductName }} x {{ selectedChildProduct.quantity || 1 }}
{{ getSelectedItemDetail(selectedChildProduct, item).childVariationName }}
兩代時光 | 藥箱安置了一家的用藥,還有人與人之間的溫暖關心 —雙虎藥箱 田村藥品工業株式會社約昭和40年代後
出生在日本昭和年間的孩子,可能會有這樣的經驗,每年固定時間一到,一位親切熟悉的叔叔就會來到家裡,問候著:『最近家裡有人感冒嗎?』『媽媽的偏頭痛有好一點嗎?』『奶奶身體還好嗎?弟弟已經兩歲了對吧?』說著的同時,還拿出一本小帳子,仔細記錄著答案,並提供許多小包的藥品,放進家裡的藥箱抽屜裡。
這是日本獨有的配置藥文化,專門安置家庭藥物的即是『藥箱』(置き薬の箱),起源於江戶時期的藥品銷售悠久傳統,在1950年代到1990年代之間蓬勃發展,因此,昭和年間約莫兩代人的共同記憶裡,家裡或許就有這麼一個藥箱。
放置在家的藥箱,每年約莫兩次以上的時間,由藥店的賣藥先生(売薬さん)上門來換新藥並收錢。在火車、汽車不發達、醫院與藥店不多的年代,日本的賣藥先生和每一戶的家庭的關係相當親近,扮演著保衛健康的角色。
賣藥先生與家庭定期會面,親切地檢查藥品的使用情況,建立關係後,不僅關心家族的健康,也了解經濟狀況、生活方式、慢性病史等,有時還會帶著小禮物上門。賣藥先生若傳承給下一代,客戶也往往會願意和其子孫輩繼續保持往來關係,有時候,甚至超越商家和客戶的情感,如同親人般的溫暖親近。
日本的藥箱隨著地區、藥商品牌不同,而有各自的風格模樣。這一件寫著「トラマルタ」、印著雙虎LOGO的藥箱,來自田村藥品株式會社,根據資料,昭和26年(1951),田村藥品登錄商標「トラマルタ」,正是這個雙虎標誌,不只盒子正面,連盒子正上方也相當醒目的印著雙虎商標。
盒子正面,印刷藥廠主打的數項藥品,這些藥品也透露了盒子的年代,根據田村藥品的歷史資料:
昭和13年(1938),散薬「ツーシン」開始製造
昭和29年(1954)錠劑「六光」、糖衣錠「プリドミン」開始販售
昭和30年(1955)「赤セメン菓子」發售
從數項主打藥品的年代先後,可以確定盒子是昭和30年以後的產物。然而,盒面上寫著「奈良縣御所區內東松本」,在昭和44年(1969)時,田村藥品完成奈良工場,或許本件藥箱正是此時期或之後的產物。
拉開藥箱,箱子的兩側貼著藥品清單,裡面有賣藥先生為這家人配置的藥品紀錄,除了感冒發燒常用的プリドミン、感冒疼痛的ツーシン、下痢使用的六光等等藥品外,還有另外手寫バンソーコ(絆創膏)、鎮痛止癢用的グリーンパス,看起來都是非常實用的家庭藥物。
這一件約昭和40年代後期的雙虎藥箱,讓人遙想著近半個世紀的昔日,某位賣藥先生依約上門,把手中紀念品遞給興奮不已的小朋友,同時,溫馨問候這家人的日常。或許藥箱早已橫跨了兩個世代的家人也說不定,箱子裡,靜靜安置的是家人的日常用藥,但真正存放的,卻是人與人之間無比溫暖的往來關心。
虎年的此刻,我們拿著手機問候著彼此,而悄然躺在時光裡的雙虎藥箱,光彩依舊,為我們的一代代的人際關係,留存著陣陣暖意。
–
展示|Karma Taipei Showroom
地點|台北市大同區迪化街一段14巷38號3F
撰文 | Karma – Kaichi